All Posts
202504 书摘片段
对于内卷,福柯在《规训与惩罚》:现代社会通过精细的规则(如考勤制度、绩效考核)将人驯化为“自我规训的主体”。理解这一点,便能从“我必须努力”的焦虑中抽离,转而思考:哪些规则真正必要?哪些只是人为制造的枷锁?对于社交媒体焦虑,德国哲学家韩炳哲在《倦怠社会》:当代人正在陷入“自我剥削”。我们主动展示完美生活,追逐点赞与关注,最终沦为自身形象的囚徒。也许,是时候停止把自我价值“外包”给社交平台了。
我的传统文化游:老子他说
儒家像粮食店,绝不能打。否则,打倒了儒家,我们就没有饭吃--没有精神粮食;佛家是百货店,像大都市的百货公司,各式各样的日用品俱备,随时可以去逛逛,有钱就选购一些回来,没有钱则观光一番,无人阻拦,但里面所有,都是人生必需的东西,也是不可缺少的;道家则是药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去理会它,可是一生病,就非自动找上门去不可。所以这三家,是碰不得的,是不可动摇的,更不必说“打倒”了。【南师说儒释道】每一个朝代,在其鼎盛的时候,在政事的治理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秘诀,简言之,就是“内用黄老,外示儒术”。自汉、唐开始,接下来宋、元、明、清的创建时期,都是如此。内在真正实际的领导思想是黄(黄帝)、老...
帛书老子甲本 第一章 上德章 解读
也就是通行本(如王弼本)的第三十八章“上德不德章”。帛书本的文字可能与通行本略有差异,这里依据学界整理的帛书甲本文字进行解析。原文(据帛书甲本整理):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義为之而有以为也;上禮为之而莫之應也,則攘臂而乃之。故失道。失道矣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義,失義而后禮。夫禮者,忠信之薄也,而亂之首也。前識者,道之華也,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薄,居其實而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逐字逐句翻译解析: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上德 (shàng dé): 最上乘的“德”,最高的德行/境界/状态。上 - 高级的,上等的...
【方】Living小思考
10分钟时间审计:喝水、打水、坐着、看看手机、看看消息、看看考试笔记、听人聊天、发两个消息、想想事情。可以看出来,时间被分割的非常零碎,被有效利用的部分很少,基本没有规划或者规划无效,需要进一步提升规划的颗粒度,以十分钟为单位进行规划,将意图转化为具体的行动计划,必要时进行任务分解,而且必须使用计时器。结束以后进行复盘,减少上下文切换,有意识的感知时间、提升时间意识。
【集】生活小技巧之
洗发黄的衣物鞋子:热水(40°C以上,衣物能承受的最高温度)+ 爆炸盐 + 充分溶解 + 长时间浸泡(至少1-2小时)+ 后续配合洗衣液/洗衣粉清洗。洗发推荐:沪药 医用重组胶原蛋白头部护理敷料 去头皮屑、脂溢性皮炎、毛囊炎、真菌、红疙瘩效果较好。
老虎吃错人
一个凶残的角色,在执行凶残任务的过程中,显露出某种符合人类朴素价值观(如负责、认真)的行为模式,我们有时会不由自主地欣赏过程中的“认真”,即使这“认真”所服务的目标本身是错误的或可怕的。山西赵城有一位老奶奶,穷得什么都没有。同族本家.都很富足,但从来不给她一点赒济,只靠一个独养儿到山里打点柴,换点盐米,勉强度日。一天,老奶奶的儿子到山里打柴,被老虎吃了。老奶奶进山哭了三天,哭得非常凄惨。老虎在洞里听见老奶奶哭,知道这是它吃的那人的老母亲,老虎非常后悔。老虎心想:老虎吃人,本来不错。老虎嘛,天生是要吃人的。如果吃的是坏人——强人,恶人,专门整人的人,那就更好。可是这回吃的是一个穷老奶奶的儿...
滕王阁序
既佩服作者的才华横溢、语言的极致华美,尤其是那千古名句带来的惊艳;也可能对其过于雕琢、典故密集带来的阅读障碍感到一丝疲惫;甚至对其在特定场合下的抒情方式,会带有一点点“这年轻人真厉害但也真敢写”的旁观心态。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
为什么要多读书?
脚步丈量不到的地方,文字可以 曾有人在网上提问:“怎样才能最快地见世面?”一个高赞的回答说:“所谓见世面,就是明白了世界不只有一面,而通过读书,便能最快见到世界的不同面。” 通过阅读,你可以与大师交流,与古人对话。通过阅读,你也可以去到任何你想去的地方,看长河日落、看星辰大海。 在书中,你可以见识到不同的人,看到不同的生活,得到一些不同的生命感悟。脚步丈量不到的地方,文字可以;眼睛看不到的地方,文字可以。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读过的书 腹有诗书气自华,你读过的书、学过的知识,就在你的气质里、谈吐里、胸襟里,也在你未来的路里。知识,可以让你有更多选择的机会,让你的人生有更多可能性。 ...
能量文 自在想才是真有效
真正的能量并非来自强制的乐观,而是源于内心的自在。 我们常被教导要“积极思考”,仿佛只要不断给自己打气,就能扭转现实。然而,真正的能量并非来自强制的乐观,而是源于内心的自在。 “自在想”是一种不拧巴的思维状态——不刻意对抗负面情绪,也不勉强自己必须快乐。它允许你承认此刻的疲惫、焦虑或迷茫,却不会因此陷入自我批判。这种接纳,反而让能量自然流动。 比如,当你失败时,与其逼自己喊“我一定行”,不如轻轻说:“这次没成,但我看见了新的可能。”前者消耗意志力,后者却滋养韧性。真正的有效,是让念头如溪水般自由,遇石则绕,遇洼则蓄,终能汇成江河。 能量文的精髓,不在词句多华丽,而在心念多舒展。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