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满心路
建于2023年,现在2025年,用心祝愿世界更美好
We make positive things. We create positive energies.
2025年8月
老子曾说抟气致柔,能婴儿乎?
从内观自身(身与心)开始,体察宇宙万物的规律,最终达到身心和谐、与道合一的境界。
《置身事内》
中国经济的发展逻辑无法脱离政府角色的深度参与,其核心机制在于地方政府通过分税制改革后的“土地财政”和“土地金融”撬动资源,以生产型政府主导的投资推动工业化和城市化,但这一模式在特定阶段虽促成高速增长(如培育京东方、光伏产业等案例),也衍生出债务累积、要素错配等结构性矛盾;随着经济转型,政府需从“生产型”转向“服务型”,通过投资人力资本和创新来平衡内需不足、贸易冲突等挑战,最终实现“发展目标优于教条”的务实进化路径。
2025年7月
《小岛经济学》
经济增长源于生产效率和资本积累,而非消费刺激或政府干预;自由市场机制优于人为调控,而通货膨胀、债务危机等问题的根源在于背离了这一原则。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
笨功夫才是真功夫,做事先做人,在夹缝中找平衡。读书时一句不通,不看下句,打仗时挖壕死守,做人则用日课十二条自律几十年。肯下死功夫,慢反而快。普通人成事,无非是“一步一个脚印,做人要实诚,该弯腰时弯腰,但脊梁不能断。
《福格行为模型》
任何行为(Behavior)的发生都必须同时具备三个要素——动机(Motivation)、能力(Ability)和提示(Prompt)。动机是行为的欲望(如内在需求或外在奖励),能力是执行行为的可行性(受时间、资金、体力等资源限制),提示是触发行为的信号(如环境提醒或既定习惯),三者缺一不可。通过降低行为难度(微习惯)、强化积极情绪(即时庆祝)和设计有效提示(如锚点习惯)来推动行为改变,而非依赖不可靠的意志力。可以先明确目标、匹配可行行为,再逐步优化能力与提示,并通过庆祝固化习惯。
《李光耀观天下》
国家发展的底层逻辑在于政治制度必须契合本国文化传统与实际需求,而非套用抽象理论。中国——强调中央集权体制的适应性、美国——创新与人才优势的持续性、欧洲——统一性与文化多样性的矛盾。
2025年6月
人类误判心理学
:查理·芒格提出的关于认知偏误和决策错误的经典演讲,后来整理成文。结合了心理学、经济学和投资经验,总结了人类常见的思维陷阱。
思维模型学习
:这是认知的自动化工具,通过反复练习(如“一万小时法则”)将复杂问题转化为本能反应,如乘法口诀或二八法则的应用,关键在于识别高杠杆点并持续实践。
快乐与饮食的隐秘联系
:为什么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素食?快乐与饮食有着不为人轻易察觉的细微隐秘的联系,其中一个代表性的例子就是素食,其实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的年轻人选择素食,这种选择的背后是文化的发力,素食,不单单是饮食。
2025年5月
一页纸唤醒学习力
:这是我觉得关于学习方面讲的非常本质的一些原理,是一些非常基础的原理,也从另外一种视角解释了什么叫自如,什么叫不可思议。这里是一些原句摘录。
文章的美质
:陈望道,文章的美质有三,知识的美质是“明晰”,感情的美质是“遒劲”,审美的美质是“流利”。
老舍教写九条
:老舍在与工人同志谈写作中说,写东西要一句是一句,每句之间是逻辑的、有联系的。每用一个字都要考虑到它会起什么作用,人家读了以后会往哪里想。
我的认知模型
:《一页纸唤醒学习力》和《查理的穷宝典》两本书中都提到了认知模型,这是最接近学习的底层原理的解法,在认知模型的基础上的知识矩阵与三观相联,就是从学习到三观的影响路径。所以,形成认知模型的正确方法不是复制粘贴,而是自己总结。
建站小记
:这个网页使用了Typecho轻量化博客工具,通过向deepseek发送提示词的方式,完成了基础的模板代码撰写,不需要懂计算机语言即可完成,这是大语言模型应用的意义之一。
修行写在前面
:从梦开始的地方,悟已往之不谏,知来着之可追。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修到水穷云起时,坐下来闲看花开落,漫听云卷云舒,好不快活。
2025年3月
《马云说》
:眼光就是多跑多看,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如果你方向选错了,你做得越对死得越快。所有东西都靠诚信一点一滴建立起来。一直觉得我很富有,一个人最富有的时候是因为你有梦。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一个是学经济学,一个是学科学技术,一个是学管理。
《与大学生朋友们》
:农业集约化是农业机械化的前提,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遥远的救世主》
:这世上原本就没什么神话,所谓的神话不过是常人的思维所不易理解的平常事。
《曾仕强详解道德经》
:由于个人所持见解不同,论道的结果一定是争论不休。这就违反老子所讲的不争。中国人很好商量,却没有办法讨论,一旦讨论起来就板脸,各有立场,各有门派,相争不下。西方人可以讨论,他们是真理越辩越明。
《曾仕强-详解曾国藩》
:“死在生前方为道”,你在没死以前,就知道自己这辈子要干什么,以及自己死了以后会是什么样子,那么,真正到死的那一刻,你就不会有什么忧虑,也不会有什么恐惧。
《杨立华:中国哲学十五讲》
:历史的遗物最多只是当代的镜鉴——一种有益的提醒,而不能成为塑造今天的精神世界的真实力量。诗曰:无意埃尘纷起落,有心名相任浮沉;惟期暗夜承薪火,不因微薄忘古今。
2025年2月
2022年以前的日记看这里
:这里是2022年以前的日记小结,from 2018.12 to 202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