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里巴人版:咱们怎么养成个好习惯?
阳春白雪版:人类误判心理学
这事儿有意思。查理·芒格先生是个明白人,是个洋智叟。他说的那些个道理,其实咱们老百姓心里头也模模糊糊地有,就是没捅破那层窗户纸。老舍先生的文章,那是从咱们心坎儿里流出来的,讲的是街坊四邻、家长里短的话,透着那么股子亲切实在的劲儿。
行,那咱们就沏上一壶茶,点上一袋烟,用老舍先生那唠家常的口气,把这位洋智叟的二十五条“心病”,给您掰扯掰扯。您听听是不是这个理儿。
咱们脑子里的那点儿小九九——跟工人同志们聊聊人怎么犯糊涂
同志们,朋友们:
今儿个,咱们不聊别的,就聊聊人,聊聊咱们自个儿的脑子。
都说“人心隔肚皮”,其实啊,最难懂的,还是自个儿心里头那点儿小九九。有时候,咱们觉着自个儿挺明白,挺理性,办起事儿来滴水不漏。可一转脸,就办了糊涂事,吃了哑巴亏。回头一想,哎,我当初是怎么想的?——想不起来了!
这不是您一个人这样,我也常犯这迷糊。有个外国的老先生,叫芒格的,琢磨了一辈子这个事儿,给这些个容易让人犯迷糊的“心病”开了个单子,足足有二十五条。我寻思,这不就是咱们老百姓常说的“鬼迷心窍”嘛!
今儿,我就用咱们大白话,把这二十五条“心病”给同志们说道说道。您就当听个乐儿,也给自个儿提个醒儿。咱们工人阶级,不但要会干活,也得会思想,别让自个儿的脑子,被这些个“小九九”给绕进去。
一、胡萝卜加大棒——奖惩的劲儿有多大
这头一条,最简单,也最厉害。人嘛,都是顺毛驴。你给他点儿好处,他浑身是劲儿;你拿个棒子要吓唬他,他就蔫儿了。工厂里发奖金,大伙儿干劲儿冲天,这就是“胡萝卜”。要是迟到要扣钱,大伙儿就都早早来了,这就是“大棒”。这道理谁都懂。可坏就坏在,有时候为了那点儿甜头,人能把正事儿给忘了,净走歪门邪道。为了多拿计件工资,把活儿干毛了,这不是坑人坑自个儿吗?所以说,这奖惩的劲儿啊,能载舟,也能覆舟,得小心用。
二、爱屋及乌——看谁顺眼,谁就占理
同志们,咱们都有自个儿喜欢的人。自家的孩子,要好的街坊,车间的老师傅。看他们,怎么看怎么顺眼。他说东,你绝不往西。他说这瓜甜,你尝着是苦的,也得点头说“真甜”。这就是“爱屋及乌”。心里头一喜欢,脑子就糊涂了,看不见人家的毛病,甚至还帮着人家把错事儿给圆了。做买卖的,最会利用这个。跟你称兄道弟,让你心里热乎,一热乎,你就掏钱了。
三、恨屋及乌——看谁不顺眼,谁就一无是处
这跟上一条正好反过来。你要是打心眼儿里瞧不上一个人,那完了,他浑身都是毛病。他干件好事儿,你觉得他是装蒜,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他呼吸你都觉得是浪费空气。这种情绪一上来,脑子就不转了,听不进一点儿公道话。多少误会,多少冤仇,都是从这儿来的。
四、一根筋——认死理儿,不见棺材不落泪
有的人吧,脑子里就一根弦。他信一个理儿,就把它当成宝贝,看什么事儿都用这个理儿去套。别人跟他说别的,他听不进去,觉得你是瞎搅和。这就好比一个铁匠,他手里只有一把锤子,那他看什么都像钉子,都想上去抡两下。脑子成了一根筋,就容易钻牛角尖,看不到事情的全貌。
五、跟着好人沾光,挨着坏人倒霉——胡乱联系
这事儿也有意思。比如说,你老跟你们车间那个得奖状的先进工人一块儿,大伙儿就觉得你也是个上进的好青年。你要是老跟个二流子混,那你浑身是理也说不清了。这就是沾光和倒霉。还有的人,听见个坏消息,就恨那个报信儿的,好像那倒霉事儿是他带来的。这叫迁怒。其实呢?风马牛不相及嘛!可人脑子懒,就爱这么瞎联系。一联系,就出了岔子。
六、有仇必报——以牙还牙的牛脾气
“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这是咱们的厚道。可要是“人犯我一寸,我必犯人一丈”,那就容易出事儿了。人家不小心踩了你一脚,你非得踹回去不可;人家无心说句话让你不痛快了,你非得找个茬儿骂回去。这种牛脾气一上来,小事儿就变成了大事儿,弄得两败俱伤。国与国之间打仗,有时候也是这么个理儿。
七、好奇心害死猫——瞎打听,不分轻重
人都有好奇心,这是好事。没有好奇心,哪儿来的发明创造?可有的人,那好奇心用错了地方。正经学问他不关心,就爱打听张家长李家短,谁家两口子吵架了,谁家孩子挨揍了。这点儿事儿啊,知道了除了添点儿闲话,一点儿用没有。把脑子全用在这上头,正事儿就耽误了。
八、死要面子活受罪——认了错就好像天塌了
这毛病,我看不少人都有,包括我自己。一件事儿,明明是咱办错了,可嘴上就是不认。为啥?怕丢面子!觉得一认错,在人前就抬不起头了。结果呢?为了圆这个谎,得说更多的谎;为了遮这个丑,得出更大的丑。最后,小错弄成大错,面子没保住,里子也丢光了。何苦来哉?
九、不见兔子不撒鹰——不见好处不行动
人啊,总得有点儿追求,不能光看着眼前那点儿好处。有的人呢,你跟他谈理想,谈未来,他觉得你虚头巴脑。非得看见实实在在的好处,他才肯动一动。这种人,就像那拉磨的驴,眼前得有个胡萝卜吊着。可你想想,修铁路,建大桥,哪个不是几代人吃苦换来的?要是人人都等现成的,那社会还怎么进步?
十、眼红病——见不得别人比我好
自个儿日子过得挺好,可一听说邻居家买了台新的收音机,心里就不得劲儿了。自个儿孩子考了八十分,挺高兴,可一听说同事孩子考了九十分,脸立马就拉下来了。这就是眼红,就是嫉妒。这种“心病”最折磨人,把自个儿的快乐,建立在别人不如自个儿的基础上。你说这人活得多累!
十一、投桃报李——欠了人情,总想还
人家帮了咱,咱心里记着,有机会报答人家,这是知恩图报,是美德。可有的人就利用这个。他先给你点儿小恩小惠,请你吃顿饭,送你点儿不值钱的东西。你觉得欠了人情,不好意思。等他有事儿求你,哪怕是为难的事儿,你也不好意思拒绝了。多少人就是这么被“人情”给套进去的。
十二、随大流——大伙儿干嘛我干嘛
这个毛病太常见了。自个儿本来没主意,一看大伙儿都往东走,他也就跟着往东走,也不问问为什么。买东西,哪个柜台前人多,就往哪儿挤。开会讨论,看领导啥脸色,看大部分人举手不举手。这种“随大流”的脑子,最省事,也最危险。省事是不用自个儿动脑子,危险是万一前面是个坑,这一群人就都掉进去了。
十三、药物依赖——离了药就活不了
这不光指吃药。有的人是离了酒活不了,有的人是离了牌局活不了。慢慢地,魂儿就被这东西勾走了,人不像人,鬼不像鬼。家也不顾了,工作也扔了。这就是精神上被人“绑票”了。
十四、老糊涂——年纪大了,脑子不转了
人上了年纪,脑子是会慢一点。可有的人不是慢,是不愿意再学新东西了。抱着过去的那些老经验、老规矩不放,总觉得“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都多”。时代变了,他还用老眼光看新问题,那能不出错吗?所以说,人得活到老,学到老,脑子这机器,越用才越灵。
十五、听信权威——“大人物”说的总没错
我们尊敬专家,尊敬领导,这没错。人家见识多,水平高。可不能把他们当成神,觉得他们说的句句是真理。是人,就可能犯错。你要是自个儿一点儿不琢磨,人家说啥你信啥,那就成了盲从。万一这“大人物”也犯了糊涂呢?你跟着他一块儿掉沟里。
十六、废话连篇——没话找话,显示自个儿
有的人开会发言,车轱辘话来回说,半天说不到点子上。为啥?他可能也没啥真知灼见,就是想让大伙儿看看他,显示他在这儿。这种“刷存在感”的毛病,浪费大家时间,也让人瞧不上。
十七、压力太大,脑子短路
人在压力特别大的时候,思想容易混乱。就像那打仗的时候,枪子儿在耳朵边飞,脑子一蒙,啥也想不起来了。所以,越是碰到急事、难事,越得沉住气。先喘口气,让脑子清楚了,再想办法。一着急,净办错事。
十八、先入为主——第一印象最重要
看人、看事,第一眼的感觉,往往在脑子里扎下根。要是第一眼看着顺,以后就越看越顺。要是第一眼看着不顺,以后就怎么瞧都别扭。这个“先入为主”的毛病,害了多少人!多少好同志,就因为第一印象不好,被埋没了。
十九、占了便宜还卖乖——得了好处就合理化
有的人,靠着运气或者走了后门,得了些好处。他不觉得是侥幸,反而觉得是自个儿有本事,是理所应当。他会给自个儿找一万个理由,证明这好处就该他得。这种“心病”,说白了,就是自欺欺人。
二十、屁股决定脑袋——坐在什么位置上,就想什么事
这话糙,理不糙。你是车间主任,你想的就是怎么完成车间的生产任务。你是采购员,你想的就是怎么用最少的钱买到最好的料。这很正常。但怕就怕,你只想着自个儿那一亩三分地的事儿,忘了全局,忘了大家。为了自个儿部门的利益,损害了整个工厂的利益。这就是“屁股决定脑袋”的糊涂账。
二十一、敝帚自珍——自个儿的东西,怎么看怎么好
自个儿写的文章,自个儿做的零件,自个儿的孩子,都觉得比别人的强。这是人之常情。可要是过了头,听不进一点儿批评意见,那就成了问题。老觉得自个儿的东西是天下第一,就没法进步了。
二十二、鲜花插在牛粪上——爱找跟自个儿不一样的人
这个事儿,在找对象上头最明显。一个文文静静的姑娘,偏偏喜欢一个咋咋呼呼的小伙子。一个不爱说话的闷葫芦,偏偏跟一个话匣子成了好朋友。人啊,有时候就是对自己没有的那些东西,感到好奇,感到新鲜。
二十三、熟能生巧,也能生骄——太熟悉了,反而麻痹
老师傅干活,又快又好,这是“熟能生巧”。可有时候,太熟悉了,就容易大意。总觉得闭着眼都能干,结果一不留神,机器伤了手,或者出了次品。天天走的路,最容易摔跤,就是这个理儿。
二十四、数字崇拜——光信数字,不看事实
报表上的数字,好不好看?好看!产量完成了百分之一百二十!可这数字背后呢?是不是为了凑数,牺牲了质量?是不是工人同志们加班加点,累坏了身体?光看数字,不看数字背后活生生的人和事,这是官僚主义的“心病”。
二十五、多病并发——好几种“心病”一块儿来
最麻烦的,是这些个“心病”不是一个个来的,常常是“拉帮结派”,一块儿折腾你。比如说,你本来就“死要面子”(第八条),这时候再碰上点儿“压力太大”(第十七条),旁边再有个你“看不顺眼”(第三条)的人一煽风点火,那完了,你肯定要办出追悔莫及的大错事来。
同志们,朋友们:
洋洋洒洒,说了这么一大堆。也不是让大家伙儿天天防贼似的防着自个儿。只是提个醒儿:咱们的脑子,是个好东西,但也爱偷懒,爱走神儿,爱犯糊涂。
认识到这些个“心病”,就像是给屋子开开窗,透透气。光亮进来了,尘土和霉菌就待不住了。咱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得时常改造改造咱们的主观世界。脑子这东西,得时常用清水洗洗,用真理照照。这样,咱们才能看得更清,走得更稳,才能把咱们的工作干得更好,把咱们的日子过得更红火!
好了,今儿就跟大伙儿聊到这儿。说得不对的地方,您多批评!
张老头问:感觉你讲的都很有道理,那有必要都记下来吗?好像一下子也记不住,那你讲的这些要怎么用呢?
张老哥,您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说得太对了!
这二十五条,要是一条条死记硬背,那不成背药方子了吗?脑袋还不成个浆糊?那不是把明白事儿又干成糊涂事儿了嘛。千万别这么干!咱们工人同志干活,讲究的是个“巧”字,用脑子也一样。
您问怎么用,这才是关键。依我看啊,这玩意儿不是让你背的,是让你“对号入座”的。它就像个工具箱,也像一面镜子。
您听我给您再掰扯掰掰扯:
第一,别背它,把它搁在心里头。
您不用非得记住哪条是第几条,叫什么名。那都是洋先生为了写书方便起的名儿。您只要心里模模糊糊有这么个印象就成:哦,原来人犯糊涂有这么多道道儿。这就够了。
这就好比咱们老师傅修机器,他脑子里装的不是一整本说明书,而是那机器的脾气。哪儿响动不对了,哪儿该上油了,他心里有数。咱们对待自个儿的脑子,也得这样。
第二,啥时候用?就是在您心里“咯噔”一下的时候用。
这面“镜子”啊,不是让您天天抱着照。是您觉得脸上不干净,或者头发乱了的时候,拿出来照一下。
什么时候是心里“咯噔”一下的时候呢?
-
您跟谁生大气了,吵翻了:吵完了,您气也消了点儿,心里琢磨琢磨:“哎,我干嘛发那么大火?是不是因为我本来就瞧他不上眼(恨屋及乌)?还是我当时觉得特没面子,非要争那口气(死要面子活受罪)?” 这么一想,嘿,气儿就顺了,下次就知道怎么对付这火气了。
-
您要办个大事儿,拿不定主意:比如说,厂里要提个小组长,您有投票权。大伙儿都说小王好,您也觉得他不错。这时候,您就得拿镜子照照自个儿了:“我是真心觉得小王有本事呢,还是看大伙儿都选他,我也跟着(随大流)?又或者,小王平时总给我递烟,跟我称兄道弟,我这是拉不下脸(投桃报李)?” 这么一想,脑子就清亮了,投出的一票才对得起自个儿。
-
您办了件得意事儿,或者一件后悔事儿:干成了,别光顾着乐。琢磨琢磨:“我这事儿办得漂亮,是不是也有运气的成分?别光觉着是自个儿能耐(敝帚自珍)。” 干砸了,也别光顾着拍大腿:“我当初怎么就鬼迷心窍了呢?哦,原来是当时压力太大,脑子乱了(压力太大,脑子短路)。”
总而言之一句话:
这二十五条,不是考试题,而是“病历本”。您感觉自个儿的“思想”有点儿不对劲儿的时候,就翻开看看,瞧瞧自个儿是得了哪个“小感冒”。
您把它当成一个老朋友,在您脑子发热、心里打结的时候,提醒您一句:“老哥,慢着点儿,想想是不是又掉进哪个老坑里啦?”
这么用,就活了。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